楼主: 向往光明

土木工程从“入坑”到“脱坑”,从黑暗走向光明

[复制链接]

1

主题

112

回帖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44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3: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折腾还是不折腾,不要被标签所限制
有人说:年轻人就应该多折腾折腾。也有人说:年轻人就会瞎折腾。“折腾”这两个字,多被强加以贬义,其实这还是因人而异的,“折腾”就是一个中性词。

你要是说自己要换工作或者转行,很多人就会劝你:别瞎折腾了!甚至很多人会将这种行为上升为贴标签:换工作和转行的人,不稳定,不踏实,没有职业目标,干啥啥不行……人生来都是第一次,选择什么职业大多具有偶然性,“开局”没有开好,也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折腾”的本来目的,就是换取一份更好的工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人可以阻挡。

也许有些人不在乎这些,但是往往很多人特别在乎这些。有些人就是一直活在别人的眼里,活在别人的评价中,毕竟很少有人不在乎别人的目光,这无可厚非。但是被贴标签有什么可怕呢?可怕的是自己的生活希望越来越少;可怕的是明明别人都在追求美好,自己却对此遥不可及;可怕的是再过几年,自己可能面临中年失业的风险,毕竟留给土木的时间不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2

回帖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44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3: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几年,罗永浩这个身影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可能大家都认识。2001年到2006年,罗永浩在新东方任教,当时教培行业还很火热,这时他毅然决然踏出舒适圈,开始创业。但是这条路并不平顺,经过起起伏伏,欠下几个亿的债务。2024年9月27日,罗永浩宣布还清8.24亿巨债,但是在新的脱口秀中,他说又新欠下6个亿的债务,他说他会努力还清。有人说他还瞎折腾什么啊,直接宣布破产抵债就得了!但是他从来没放弃,他还在折腾,努力的折腾。这些年,他写了3本书,《我的奋斗》、《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创业在路上》。他和我们不太一样,他是主动迎接命运的风雨,在教培行业火热的时候开始“折腾”,我们是被动的,我们在行业下行的时候,又有怎样的理由不折腾呢?到这时候,我们不要抱怨命运不公,时运不济,这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去折腾,才能改变自己的困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2

回帖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44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3: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对于折腾的人,得失心是一种很大的束缚。就像在一场擂台挑战赛中,谁的压力会更大一些呢?有人说,应该是挑战者吧,毕竟守擂者已经站在舞台中央,这证明他是有一定实力的;也有人说,应该是守擂者压力更大一些吧,因为他一旦守擂失败,就会失去一切,还有之前的几场比赛的努力都会化为泡影。其实换一种心态来看,两人的压力都会减小。挑战者把挑战当成一种历练,守擂者少一些得失心,他们两个人都会轻松一些。

我也听说过一句话,当你已经在人生的低谷,那么无论你向哪一个方向走,都是上坡路。如果你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更坏的了,你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了,那么应该动一动了,这个“舒适圈”给你的已经不是舒适了。还是那一句,每个人都有资格追求美好生活,无可阻挡。

即使从一无所有开始,将来也可以“腰缠万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2

回帖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44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3: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行动是果之因
一、辞职,从看见红桶开始
上文也提到了,有一天我看见一个红桶,觉得自己是时候离开了。土木行业有一个戏谑的说法“提桶跑路”,行业人自有体会,这里不再过多解释。

进入第二个公司前,我就为自己定一个“止损点”。这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在大学时双学位学到的,你看,又一次验证了,比知识更有用的,是大学提升的格局和眼光吧。“止损点”其实在投资和炒股中更常看到,意思就是在炒股时,股价会起起落落,有些人看见股价下跌时仍然坚信会回涨,以至于损失越来越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2

回帖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44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3: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明智的人会为自己定一个“止损点”,只要股价跌到一定程度,就会毫不犹豫出手,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简而言之,就是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节点,可能是时间上的,也可能是程度上的。我给自己定的“止损点”,是第一个项目结束。我知道我为何来到第二个公司,是因为“口罩时代”的无奈。

进入土木行业的第一年,我其实就看到了整个行业捉襟见肘了。行业浪潮退去的时候,不会给任何一个人迟疑的机会。或许说,以我的学历,已经很难在这个行业内,找到一个一直可以干到退休的工作。既然确定要离开施工单位,早走会比晚走强一点,如果自己成家立业,或者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那时候困境会更难,压力会更大。就像身边有一个越来越大的气球,早些扎破它,要比它自己爆炸的影响小一些,况且年轻的时候容错性强,早比晚更好一些。所以才会有这个“止损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2

回帖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44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3: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土木行业的辞职,无疑就这几个节点。到项目部后的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和三年。再往后的其他节点基本上就很少了,一方面的原因是自己年龄大了,折腾不动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已经背上巨大的包袱,房贷、车贷、还有新家庭的期待,无法再辞职了。在企业辞职,无疑是两种情况,写一封辞职信,如果你还在见习期,你需要等3天;如果你已经转正了,那么需要等一个月。这期间,项目的领导,会找你谈话,会挽留你。如果你是一时冲动,可能项目经理分析一下利弊,你就退却了。因为项目经理眼中的项目优点还是很多的,做到项目经理这个位置,无疑就像一个诸侯国的君主,在自己的这一地盘上,就是一个“为所欲为”的人物。听了他的话,你会想是否自己有一天也会拥有这一切呢?但是如果你是理性的辞职,你已经想清楚了,任他威逼利诱,你都会坚持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2

回帖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44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3: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接工作,是一个必经程序。不然,项目是不会放你走的。项目部的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人负责一条线,你前面所负责的工作,其他人都不清楚。这也是项目部不好请假的原因。这时候主要是自己负责工作这一块的工程进度,以前工作的电子资料和纸质资料,还有一些分包老板和技术员的联系方式,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都要和同事及领导交接好。一般项目部会有一张表,还需要你的直接领导签字,确定你的工作已经交接完毕。有了这张表,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2

回帖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44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3: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施工单位辞职最麻烦的事情,就是还要回一趟公司,公司和项目部离得远更麻烦。第一次去公司是培训,第二次去公司,是辞职。这句话,在培训的时候,我听过。公司在一个一线城市,坐高铁都要几个小时,城市很大,但是我总感觉是悲凉的,地铁很挤,马路很大,但是物价很贵,很多年轻人就是喜欢这样的大城市。那天晚上,我入住酒店已经晚上8点多了,我走出酒店走进了隔壁一个不起眼的餐馆,看似和平常别无二致,但是就是在这样的餐馆里,我吃到了第一个预制菜,当时议论预制菜的言论刚刚兴起,不愧是大城市啊。第二天我赶到了公司,需要公司各部门的领导“联签”,简而言之,就是走个手续。公司的人还是冷血的,其实项目部也一样,人走茶凉,这个词在这种单位显现的最明显了。和入职时的态度完全是天壤之别,但也无所谓了,反正我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了,忍忍吧。

回程的记忆好像一点没有了,可能是睡着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2

回帖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44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3: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行业内换工作,可以降低自己的沉没成本
其实,“口罩时代”结束,我就有辞职的想法了。但是那时候,觉得应该选择一个好时机,因为当时项目已经在收尾阶段,比较轻松,还算舒适,在这段时间,我开始寻找“出路”(找出路最好在辞职之前,放在后面你会很被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2

回帖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44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3: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1、设计院。

之前对设计行业已经了解过了,我把设计院分为两个类别,就是大设计院和小设计院。大设计院,以“中”字开头的一些设计院,最低学历只招收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不在选择范围内;小设计院我曾经考虑过,想法是进去之后先学习技能,然后考证,再转入更好的设计院。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放在以前是可以行得通的,也有前辈走的就是这条路。小设计院比较锻炼项目综合能力,高周转,但是一些企业比较压榨人,项目自己被两轮抽成,能够落在自己手里的少之又少。而且现在的小设计院,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压榨手法,在别的行业是底薪+绩效,但是在小设计院是生活费+绩效。看起来大致相同,其实就是无底线压榨。生活费是从绩效工资里面扣的,这个说法,其他行业应该没有吧。本来绩效给设计院抽成,设计院发底薪,这是合理的,如果自己的底薪也从自己的绩效里面抽成,那设计院做了什么,设计院何德何能能有那么高的抽成。难道就是因为设计院给我们挂一个资质吗?转入大设计院后,公积金高、工资高,但是会成为“螺丝钉”。即使这样,这条路依旧可行。这是以前,但是现在,工程项目变得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可能在小设计院里面,每天都是学习,学习,学习。所发的生活费,要从明年的绩效里面扣,今年,也许会有一两个项目,但是还不抵今年的生活费。小设计院的,30岁开始,就要开始出去应酬,喝酒,拉项目,曾几何时,设计院的地位竟然这样低了,甚至比施工单位还要低了。进入大设计院又能如何呢?还是一样缺项目,缺绩效,但是好处是,可能不会那么忙了。这时有人可能会提出:这还是要看个人能力吧。虽然狼多肉少,但是总有狼可以吃上肉,能力越强,吃得越饱。我想说,你错了,行业大潮退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