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ockDown

我在汽车研发这十年

[复制链接]

1

主题

56

回帖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2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21: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年:迟到一年的七年之痒

七年之痒,大抵说的是到了第七年,两口子之间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知根知底了,当初的激情也已慢慢消退,而生活中充满了偶然和突发,磕磕绊绊也就慢慢变得在所难免了。要不要继续一起下去?是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

回帖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2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21: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汽车职业生涯的第八年,随着Model Year的上市,迟到一年的七年之痒(实际上是第八年的时候)还是如期而至。回头总结来看,无非是下面这几件“闹心事”:

一、对公司前景开始持怀疑态度,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两年过去了,当初被双方母公司寄予厚望的车型,上市后铩羽而归,销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了,稳定在200以下。也许是受限于新事物纯电车型的早期市场份额的偏小;也许是受限于新品牌的市场认可度需要时间培养;也许是受限于赶得上豪华品牌入门紧凑型轿车的价格门槛。

这是外部环境,对公司前景开始持怀疑态度,更主要的原因,是双方母公司在新车型研发上的意识上的分歧。中方董事倒是很希望开发下一款车型,甚至大方的拿出自己手中优质的车型平台,而傲慢的外资方则持观望态度,而且对于合资公司开发的车型,车型平台坚持要来自外资方,以确保车型的品质和口碑。谈到最后,终归是一轮接一轮没有董事会决议的新项目预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

回帖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2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21: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在高度专业化的成熟主机厂,总体的角色定义

前面说过,合资公司的体系流程框架是照搬外资公司的。在高度专业化的成熟主机厂,角色分工也是很明确的。不同于大陆的自主品牌,总体往往被赋予了很多角色,在外方的部门角色分工里,总体更多指的是总布置和造型工程分析。对于自身想往product manager方向发展的目标而言,合资公司总体的角色定义,难以达到自身对于职业生涯技能提升的预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

回帖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2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21: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眼高手低的新一批老外,只把合资公司当做升级跳板,注定了矛盾的产生

外方派遣到合资公司的expat是合同制的,一般是2~3年。到了这一年,已经是换来的第三批老外了,前面说过很多外方工程师的Niubility,外方工程师里有没有Zhazha?从派遣过来的第三批老外工程师来看,肯定是存在的。本身第三批来的研发VP就是外方人事斗争的结果(还没正式进入角色就开始下一份工作的各种张罗、面谈)(原来很想留下的那位VP就这样被挤兑走了),随之跟着而来的,是这位VP带来了跟随自己的两位年轻manager。而这两位manager都是通过来到合资公司而获得的升级,在以前从未有过manager的经验,更别谈这种中西方文化、认知存在差异的合资公司当manager的经验。正是这种能力、经验、见识上的缺乏,造成了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外方自有流程的固执坚持,哪怕他们的两位前任都认同的、考虑到中国本土汽车行业生态环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也不知道适时的灵活变通,注定了矛盾的产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

回帖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2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21: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的种种,有时候会觉得身心疲惫,处理这些矛盾、摩擦的精力和心思,已经慢慢超过了处理工作中的事情,也就开始动了走人的心思了,忍不起我还躲不起吗!哪怕合资公司给的待遇算是挺有竞争力的(作为manager岗位中工作年限最浅的,沾了岗位的光),哪怕合资公司的福利待遇很好(比如逢年过节发发购物卡,公司买商业保险什么的)。趁还年轻,最怕的就是蹉跎岁月,以免老大徒伤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

回帖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2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21: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到了跳槽这一步,要考虑的是跳去哪的问题了。现在英语不是问题了,首选纯外资,出发点很简单,经过和外方公司的合作发现,外方主机厂确实有过人之处,无论是经验能力,还是流程体系,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且外资给的待遇会有竞争力一些。其次,能给自身职业生涯增值的国内主机厂,合资的因为不太做技术研发,没有考虑。考虑来考虑去,最后选择回到了母公司。主要是纯外资在中国很少有研发岗,更别说研发管理岗了,他们自己国内的就业岗位都快过剩了;其次觉得母公司也处于上升期,母公司的领导对于自己也比较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

回帖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2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21: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下来,跳去哪主要是基于这几点:

第一,是否有利于自身职业生涯的提升,简单来说就是能否给你增值。

第二,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主业,跳去其他类型的岗位重新开始。

第三,公司是否有前景,上升壮大的公司才会有更广阔的平台,平台有时候比努力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