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34:31

我到的时候,村干部们都在等着我。为了避嫌,我让妇女主任回家了,留下几个大老爷们。支书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只炖好的鸡,还拿出两瓶白酒放在我面前。南疆这里的规矩就是,喝酒的时候,主人不能开酒瓶子,也不倒酒,要把包装完好的酒和杯子一起交给最尊贵的客人,由客人按照顺序给在座的人倒酒。我一看这架势要喝酒,赶忙劝阻老支书,可他特别坚持,说:“乡长第一次来我们村‘三同’,说啥也得喝两杯。”我实在劝不住,只好听任支书安排。副书记拿出一把“都塔尔”开始弹唱,支部书记和其他几个人就在都塔尔的弹奏声中翩翩起舞。

你能想象那个场景吗?在远离家乡几千公里的地方,在摇曳的烛光下,几个大老爷们甩着胳膊、踢着腿,一边跳一边唱,耳边充斥着的是听不懂的异域音乐,空气中还弥漫着莫合烟、酒精、脚臭、狐臭等混合的气味,我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几百年前的西域,和他们融为一体,那种奇妙又独特的感受,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34:55

殃及池鱼
02年12月底,县上进行了人事调整。我们那位行事风格颇有“霸道总裁”范儿的书记调走了,乡里迎来了一位新书记。这位新书记长期在县领导身边工作,凭借给领导写材料,从秘书一路晋升到办公室副主任。在县上进行干部调整时,他没能接上主任的位置,因此时常闹情绪,牢骚满腹,领导对此心生厌烦,便将他放到乡里担任书记。

新书记长期身处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对农业生产一窍不通,在干部管理方面也毫无章法,并且嘴巴特别爱叨叨,有时候说的话常常让人忍俊不禁,闹出了不少笑话。起初大家对这位“书生书记”充满好奇,期待他能带来新的工作思路,可几个月过去,发现他除了爱唠叨,工作能力确实有限,毫无魄力,与前任书记相比,差距明显。而且他还有个特殊习惯,见到女性一定要握手,遇到漂亮女性更是要拥抱,在当时思想相对保守的乡镇,这种举动让女同胞们尴尬不已,见到他就纷纷躲开,他在干部群众中的形象也因此大打折扣。

书记有时会到村里视察,一到地头就抓起一把土,对着干部就是一顿教育:“你们看看这土质多好,种啥长不好?庄稼长不好,就是咱们干部责任没尽到,没把地没种好。”乡干部们听得似懂非懂,不懂汉语的村干部更是一头雾水,只能赔着笑。次数多了,干部们只要远远看见书记的车,就赶紧躲开,省得听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大道理。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35:10

老书记走后,乡长一看机会来了,就和新书记展开了权力争夺。

因本人性格直率,我和负责党政工作的刘副书记在与这位新书记的相处时逐渐有了难以言说的体验。为了避开两个一把手的权力之争,每天早上点完名,我和刘副书记就骑上摩托车前往各自负责的村子。农忙时节,我们扎根田间地头,和农民们一同劳作,同甘共苦。可在乡政府时,我们最怕碰到书记,他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丰功伟绩”,我们心里纵使厌烦,也只能陪着笑脸附和。

等棉花种完,稍微空闲些的时候,我和刘副书记实在不想待在乡政府压抑的氛围里,就会找个安静的沙地,晒着太阳,交流各自分管的工作,探讨下一步的计划。我们始终秉持着把工作做好、做人低调、少管是非的原则,不参与他们的争斗。时间久了,书记也察觉到我们在有意回避他,后来便很少找我们交流,反而和新来的年轻干部走得很近,年轻干部渴望在领导面前表现,这也不难理解。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35:29

日子平淡地流逝,我和刘书记依旧每日在村里奔波,书记和乡长也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务。

2006年年底,又到了乡镇换届的时候,大家都满心期待着新的变化。

2007年1月,换届选举正式开启,干部调整方案也随之公布。书记调回县上,去一个部门担任副职;刘书记被免去副书记职务,调回县直单位成为普通干部;我被调到离县城130多里的山区乡,继续任原职务。后来才听说,书记到县上告我和刘副书记的状,说我们两个远离组织,不和书记保持一致,因此才有了此番调整。

回顾在这个乡镇工作的九年,有忙碌、有欢笑、有无奈,这段经历如同深深烙印在我生命里的独特印记,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让我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35:47

初到山区乡
2006年1月,我被调整到离县城130多里的山区乡镇工作。收拾东西的时候,十几个乡干部来到我办公室,他们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我,眼神里满是不舍,看得我心里直发酸。有个女干部没忍住,当场就哭了出来。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劝我:“你去找县上领导说说,让把你留下来行不行?咱们一起工作这么多年了,真舍不得你走啊。”我眼眶一下子就湿了,可也没办法,只能和他们一一握手告别。

就这样,我离开了这个生活工作了九年的地方,前往新的岗位。

我新去的这个乡镇在半山区,西边紧挨着帕米尔高原,南边是昆仑山,东边是叶尔羌河,风景优美,气候也凉爽。就是离县城太远,每周五下午才能回县城的家,周日晚上就得赶回乡里,每周休息两天。不过时间长了,习惯了也觉得这样挺好。这地方是半山区,气温比平原乡镇平均低个2-3度,不太适合种棉花,主要种小麦和玉米,地里还套种着核桃树。因为不种棉花,农业生产任务没那么重,干部们空闲时间也就多些。农忙的时候,干部们都得下村去检查指导工作,农闲时基本都在乡政府活动。因为离县城远,平时县上领导和相关单位来得少,检查也不多。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36:07

这个乡的汉族干部不少,领导班子里有五个汉族干部,包括书记在内,都是当过兵的。其他几个人跟我情况一样,也都是通过留疆考试分配过来的,只是来的批次有早有晚。因为大家都当过兵,以前也都互相认识,相处起来特别和谐,平时也都能玩到一块儿。书记是本地人,维语说得特别溜。他人高马大的,对了,他特别像香港电影里的那个“大傻”成奎安,给人的感觉就像社会上的大哥,看着威风,还很霸道,干部都怕他,书记嗓门也大,一说话,整个乡政府都能听见。他就喜欢大家都围着他转,听他的。不过后来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儿挺多,口碑也不好,为了不传播和宣扬负能量的东西,也免得惹麻烦,就不多说他的事儿了。

后来,乡政府又分来了一些军转干部和大学生,住宿倒也好安排。从2003年起,各乡镇都修建了带卫生间的干部宿舍,乡领导一人一间,一般干部两人一间,条件比我刚工作那会儿好太多了。人多了,食堂就得经营好,好让干部们能安心工作。这不,管理食堂的任务就落到了我这个常务副乡长头上。那时候大家工资都不高,乡财政也没什么钱,最后想了个办法,干部每人交100元,乡财政再补贴500元,这才让食堂正常运转起来。食堂的饭菜算不上丰盛,早上就是馍馍、稀饭、咸菜,再加个凉拌菜,中午吃拉面,晚上是米饭,一荤一素两个菜,但好歹能让大家吃饱。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36:35

说完生活,再讲讲工作。2007年下半年,全疆农村低保工作全面铺开,这事儿也归我负责,从乡里抽了两名干部,把办公室设在乡农经站就开始工作了。以前大家都没干过,一开始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县民政局开了好几次工作会,传达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就照着文件要求边学边干。遇到拿不准的地方,就向民政局的同事请教,他们能回答的就当场说,回答不了的就到乡里来实地走访解决。低保工作可复杂了,是个庞大的民生工程,既要公平又要公正。我所在的这个乡人多地少,人均不到一亩地,是个深度贫困乡。为了做到精准,首先得核对台帐,把各村会计集中过来,把全乡农民的情况摸清楚,然后再把符合条件的挑出来,再一户一户地去家里走访,测算各种数据,最后确定名单还得公示。真的,干起来比说起来难多了。

不夸张地说,为了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每一户我都亲自带着干部去核实过,全乡上千户低保家庭我都跑遍了,如果说磨烂了几双鞋,那都一点没夸张。经过差不多小半年时间,这项工作总算是圆满完成了。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36:55

叶河寻玉
我们所在的这个乡,距离县城遥远,工作任务相对单一,主要聚焦于棉花种植。由于地处山区,县上的检查督导较少,领导们也鲜少前来。与平原乡镇的忙碌与辛苦不同,这里无需种植棉花,只要按照县上的要求,按时种好小麦、玉米,做好核桃嫁接,工作便已大体完成。剩下的时间,只要守着乡政府,不脱岗就行。

乡里的书记是个麻将爱好者,闲暇时,他便会和几位副职领导凑在一起打麻将。他们玩得并不大,每把也就五块、十块。起初,他们邀请我一同参与,但我对赌牌毫无兴趣,也不愿沾染这不良习惯,便以自己不会打麻将为由婉拒,转而去做些别的事情。

离乡政府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便是叶尔羌河。除了夏季发洪水外,其余时间,河水清澈透明,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玉丝带铺在河道里。叶尔羌河的水源自昆仑山,冰雪融水在流经众多地质层的过程中,带来了大量的矿物质,使得水质格外优良。乡里的农民都喜爱饮用这河里的水,他们将油桶或铁皮制成水箱,装在毛驴车上,便成了简易的水车。用这样的水车拉回去的河水,用来做饭泡茶,口感软绵,格外好喝。我和几个年轻人,每天都会去叶尔羌河拉水。一辆三轮车,三四个人,一路上欢声笑语,既解决了用水问题,又能放松心情,这场景已然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回想起来,那段时光依旧令人怀念。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37:15

叶尔羌河盛产玉石,因此,总有人在河里寻玉。当地农民闲暇时,便会背着几个馕,沿着河往上走,去寻找玉石。他们有的早出晚归,有的则三两人结伴而行,一出去就是好几天。饿了,就把馕泡在河水里,泡软后食用;渴了,就直接捧起河水畅饮;累了,便找块大石头躺下歇息,日子过得悠然自得。看到农民们能捡到玉石,我和几个小伙子也心生向往,常常前往河边寻找。那时,我们对玉石并不了解,看到一块像玉的石头,便兴奋地大喊起来,大家纷纷围过来,你拿在手里掂量掂量,我对着太阳仔细端详,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仿佛自己都是鉴玉高手。在这条河里找了许久,虽然留下了不少脚印,但最终却一无所获,只是往宿舍搬回了一堆又一堆的石头。后来听人说,捡玉得靠缘分,没缘分的人,一辈子也捡不到一块。我在河里找了五年,确实一块玉石也没捡到,或许真是与玉无缘吧。

既然在河里找不到玉石,我便转而去戈壁滩寻找。河东边便是茫茫的戈壁滩,也有人在那里捡到过玉石。于是,我有空时便会骑上摩托车前往,有时独自一人,有时带上个小伙子,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快下班才返回。说来也巧,在戈壁滩上,我竟然捡到了好几块玉石,有青白玉、青玉和糖白玉,最大的有拳头那么大,最小的像冰糖块。我将最大的那块放在宿舍桌子上展示,后来县上来检查工作的朋友看到了,非要拿走。因为彼此关系不错,尽管我十分不舍,但最终还是送给了他。

如今回首往昔,那些在叶尔羌河畔和戈壁滩上寻玉的日子,虽未收获珍贵的玉石,却收获了满满的回忆与成长。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37:32

大自然的馈赠
我工作的乡,离县城挺远,却藏着不为人知的美。这里山水相依,树木繁茂,风景如画,空气里都弥漫着清新的味道。一到夏天,叶尔羌河边上沙枣花的香气,丝丝缕缕,直往人鼻子里钻,漫山遍野都是肆意生长的野花野草。在这众多的植物里,最金贵的当属罗布麻、大芸和野西瓜。

听当地的人讲,罗布麻的叶子能降血压,大芸学名肉苁蓉,有着补肾壮阳的功效,野西瓜则可以祛风除湿,泡成酒后擦拭关节,对风湿炎症很有效果。这么多宝贝,谁能忍得住不心动?也顾不上是真是假,先弄到手再说。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岁月长镜头下的南疆生活旧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