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22:18
我刚从部队退伍,此前从未接触过档案工作,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书记只是简单地交代了几句就离开了,后续工作全靠我自己摸索。按照书记的要求,我花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将所有档案整理完毕。每份档案的第一页,我都工工整整地写上目录,再把它们装订得整整齐齐。当我把装订好的档案拿给书记过目时,他翻看了几页,称赞道:“小伙子字写得不错,工作也很用心,以后就给我当秘书吧。”说着,他递给我一把钥匙,目光中满是赞许,等待我的回应。我赶忙立正站好,大声应道:“是!”那一刻,内心满是激动,为自己的工作得到领导认可而欣喜不已。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22:34
秘书工作相对轻松。每天早上,我会把书记的办公室打扫干净,物品摆放整齐;遇到县上来领导时,负责端茶倒水。除此之外,书记也会安排我和翻译共同处理一些文字工作。翻译是个非常随和的人,五十多岁,说话语速平缓,普通话说得相当流利。他说自己以前在县上的一家国有单位上班,小时候上的是汉族学校,工作后又一直和汉族同事共事,凭借汉语结识了不少汉族朋友。相处一段时间彼此熟络后,我问了他一个困扰我许久的问题:“维吾尔族为什么不吃猪肉?”翻译语气平静地解释道:“维吾尔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被称作穆斯林。穆斯林禁食猪肉以及未经宰杀的牛羊,这是《古兰经》里明确规定的。”他接着说,“穆斯林以前其实也吃猪肉,有一次吃了染病的猪肉,在圣战期间爆发了疫情,致使大量穆斯林伤亡,损失惨重,最终战败。后来先知穆罕默德编写《古兰经》时,便把这一事件当作教训写了进去,从那以后,穆斯林就禁食猪肉,未经宰杀放血和自死的牛羊也不能吃。”听完这个不知真假的故事,我对穆斯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23:05
书记热爱打篮球,也热衷于在农闲时组织农民举办篮球比赛。他让我在乡政府后面篮球场的墙上,写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大幅标语,要求每个字都得有一人多高。那时乡政府没有电脑和打印机,无法打印标准字体作为模板。于是,我从字典里找出这几个字,先用铅笔在墙上勾勒出字的轮廓,反复比对修改后,再用红油漆填充。完成这项任务后,书记十分满意。此后,他又安排我和乡里的翻译一起完成一些文字材料工作,甚至连乡里上报给县委的工作总结也交给我撰写。
我平时话不多,做事踏实,领导安排的工作都会竭尽全力去完成,能吃苦、不怕累,而且眼里有活、手脚也勤快。渐渐地,书记对我愈发关照。周末休息时,他会叫上我,坐他的车去县城逛逛、采购物品,之后还会留我在他家吃饭。他会让媳妇多炒几个菜,念叨着:“小伙子刚从部队下来,乡里条件差,吃不上肉,怪可怜的。”晚上还会安排我住在县委招待所,住宿费由财政所报销。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23:24
记得1997年5月古尔邦节时,书记带我去村支部书记家拜年,一天要去四五家。每到一户,主人都会端上大块的羊肉和酒。书记让我别拘谨,放开了吃,还开玩笑说:“吃饱不想家。”
我深感幸运,刚参加工作就遇到这么好的领导。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工作,绝不能辜负书记对我的期望。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23:40
训练与获奖
一个月转瞬即逝,生活逐步步入正轨,我的情绪也稳定了下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在即,为了保障回归期间社会秩序的稳定,县里对武装部的工作格外重视,从地方退伍军人中又招收了一批专武干部。五月底,四位新同事来到了乡武装部,其中有三位维吾尔族专武干事,还有一位汉族干事小张。有两位是刚从自治区人武学校毕业的,小张是本地人,从小在乡下汉族大队长大,他能说一口流利的维语,让我打心底里佩服与羡慕。
专武干事全部到齐后,民兵训练正式开始。训练工作由我们五个人共同承担,他们几个用维语详细地讲解动作要领,组织训练,我站在队列前面做示范,帮忙纠正民兵的动作。六月的南疆正值盛夏,烈日高悬,阳光照在皮肤上,生疼生疼的。书记见大家训练辛苦,便安排财政所买来冰水和西瓜给大家解暑。领导的关怀让大家热情高涨,我们配合得十分默契,严格按照县武装部下达的训练计划与要求,扎实地推进各项训练任务。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24:05
第一批参与训练的30名民兵,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他们活力满满,接受能力强,训练的时候朝气蓬勃,积极性特别高。仅仅过了一个月,这批民兵就练得像模像样了。我们经常带着民兵走出乡政府,他们穿着迷彩服,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乡政府外的巴扎(集市)上。那场面别提多震撼了,村民们纷纷投来难以置信的目光,眼神里满是惊叹,还带着些复杂的神情。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24:36
香港平安回归后,民兵训练并没有结束,而是成了一项常态化工作。为了进一步强化基层武装力量,提高战斗力,县里计划在国庆期间举办民兵大比武。为了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几位专武干事按照部队训练新兵的高标准,加大了训练强度。书记也大力支持我们,这让大家信心倍增。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场激烈的民兵大比武中,我们乡武装部的民兵表现十分出色,斩获了多个单项第一,最终荣获全县综合第一名的好成绩。当我们书记从县领导手中接过奖状时,脸上满是自豪,我们几个也激动不已。县里奖励了我们两千块钱和一张奖状,这既是对我们辛勤付出的鼓励,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认可。
这次经历让我深深明白,只有努力付出才会有收获,这也成了我日后生活和工作中始终坚守的信念 。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25:13
艰苦岁月里的兄弟情
1997年10月底,县里进行了干部调整,我们原来的书记调回县城,成了一名普通干部。新书记是从别的乡副乡长直接提拔上来的,听闻他哥哥是另一个县的县委书记。或许是因为这层关系,他工作时脾气很大,平日里总是一脸严肃,难得有笑脸,乡村两级的干部都怕他。新书记的霸道模样,后来还成了我写作的素材。
同一时期,派出所新分来了一位汉族警察小梁,他老家在河南。他的父母在七十年代初来到南疆这座边陲小城,生下了他们兄妹四人,小梁算是疆二代。小梁性格直爽,为人仗义,有着典型的新疆人的秉性。我俩年龄相同,性格相投,特别聊得来。乡里只有我们两个汉族单身干部,晚上不回家。所以一到下班,他就来乡政府找我。我们一起谈天说地,还自己动手做了一把弹弓,跑到乡政府外面的田间地头打斑鸠。那时候的鸟儿好像不怕人,就静静地站在树枝上,仿佛不知道危险即将来临。运气好的时候,能打下一两只,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空手而归。要是打到了斑鸠,我们就把它清炖了,再放几个恰麻古,那浓郁的香味,即便现在想起来,都会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26:29
十月正值蘑菇生长的季节,农民的房前屋后以及果园里,到处都是又嫩又大的蘑菇,数量多得就像专门种植的一样,最大的蘑菇甚至能有脸盆那般大。那时维吾尔族人思想比较封闭落后,对新事物的认知有限,对于没吃过或没见过的东西都不吃,像豆腐、豆芽、木耳等都在他们拒绝的名单里。他们觉得地里长的蘑菇样子和人的某个器官相似,用维语说是“叶尔哈亚”,也叫它"依谢克哈亚",所以他们也不吃。我和小梁下班后就去采蘑菇,用农民装化肥的袋子装,每天至少能采一袋。采得多了,我们也会拿到城里送给认识的人,实在太多吃不完,就把蘑菇切成片晾干贮存起来,留着冬天吃。
惜缘1982
发表于 2025-4-6 20:26:48
那时候工资低,买不起肉,为了解解馋,我们就去老乡的涝坝里钓鱼。用硬铁丝或者缝衣针做成鱼钩,穿上线绑在树枝上,一根简易的鱼竿就做好了。记得有一回收获颇丰,钓了十几条狗头鱼。我们炖了一大锅,一边吃一边聊,一晚上就干掉了两瓶董公酒。那时候年轻,身体好,头天晚上喝多了酒,第二天早上还能照常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