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人生
发表于 2025-3-25 20:53:13
三天之内,三个工地出现裂缝现象。
两个基础部位,一个顶板部位。
原因是砂含泥9%
一天之内,我要去这三个工地解释。
最后,丢失两个工地。
我把近一个月的砂含泥数据汇总起来,
用折线图表示出来发给站长和总经理。
站长负责采购砂石,
砂石都是自己老板砂场生产的。
加上搅拌站欠着砂石场上千万,
搅拌站没有底气对砂场提要求。
为了给站长施加压力,每天检测砂含泥,
把数据发到质检群里。
砂含泥降到5%.
过两天又高到7%.
富贵人生
发表于 2025-3-25 20:53:31
近两个月的砂含泥在5%到7%之间。
恰好遇到回弹C40墙体强度不够
一个月的回弹值达到36兆帕。
一到五层都是C40混凝土,从半月到50天,
强度都不够。
这件事很揪心。
一方面嘱咐施工单位洒水养护,
一方面把情况汇报给公司领导。
结合近两个月的砂含泥数据,
我请求关注砂含泥,把砂含泥降下来。
富贵人生
发表于 2025-3-25 20:53:48
站长顾左右而言他,
我想起忠臣劝谏皇帝的情景
顿悟了。
那些皇帝什么都知道
即使忠臣不说那些道理
皇帝也心知肚明
忠臣没有想过
他们是不是在教皇帝怎样做皇帝
忠臣越权了
我领工资
要为老板解决问题
这是我的价值
原材料都符合标准要求
还用技术部干什么
这是老板的想法
富贵人生
发表于 2025-3-25 20:54:04
混凝土配合比是怎么确定下来的。
依据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1.确定混凝土配置强度。
混凝土设计强度以C60为界,
小于C60时,按照(设计强度+1.645倍强度标准差)确定。
设计强度不小于C60时,配置强度不小于1.15倍设计强度。
这里只讲第一种情况,以设计强度C30为例。
设计强度为C30.搅拌站配制强度一般达到40兆帕。
根据标准要求,C25-C45标准差取5.0兆帕。
富贵人生
发表于 2025-3-25 20:54:22
标准差取值有两个途径,
当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且试件组数不小于30时,可以用标准差公式求的。
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可按表4.0.2取值。
表4.0.2 标准差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C20 C25-C45 C50-C55
∑ 4.0 5.0 6.0
即使搅拌站计算得到的标准差小于3.0,标准也不允许用真实计算值,要求取3.0。如果大于3.0.直接要求按照行业标准取值。
所以,一般情况下,计算配制强度选用标准差都依从标准。
按照以上逻辑,C30配置强度为38.2兆帕。
2.确定了配制强度,开始计算水胶比。
混凝土强度主要决定于水灰﹙胶﹚比的原理,最早是1918年D.A.Abrams提出混凝土强度的水灰比定则,认为混凝土强度随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随灰水比的增大而提高,
富贵人生
发表于 2025-3-25 20:54:41
1932年瑞士的J.Belomey(鲍罗米)提出混凝土的水胶比定则:对于一定的材料,强度取决于一个因素——水胶比,即混凝土强度与水胶比成反比,与胶水比成正比。
保罗米公式中是没有水泥强度因素的,水泥强度和砂石及其他因素都含在回归系数中。前苏联将鲍罗米公式进行改造,将混凝土配制强度和水泥材料考虑进去。
20世纪80年代后,矿物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的大量使用,在多年工程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普通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又将此定则改为水胶比。
在实际操作中,这个水胶比是比较大的。C30水胶比达到0.55。
确定水胶比的过程中,
有一个胶凝材料28天胶砂抗压强度值(fb)。
不知道粉煤灰矿粉掺合量就不能得出胶砂配比,也就没有这个值。
有了掺合量,直接从标准中计算也可得到这个值。
富贵人生
发表于 2025-3-25 20:54:58
不管怎么说,
都需要确定矿粉粉煤灰的掺量,
这个掺量又决定掺合料影响系数。
影响系数决定胶凝材料28天胶砂抗压强度值。
做试验要求数据可以溯源。
水泥28天胶砂抗压强度可以实测,也可以用公式计算。
掺合料掺量需要试验确定。
回归系数在标准里有数值。
3.计算出水胶比,开始计算用水量。
标准给出的用水量是未掺加外加剂的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类似于基准配合比用水量。
富贵人生
发表于 2025-3-25 20:55:17
这个用水量只是一个数据,用来确定掺外加剂后的用水量。
外加剂减水率是通过外加剂试验确定的,
掺外加剂后的配比用水量通过公式计算出来。
这里有一个问题,未掺外加剂的用水量会是一个固定值。有可能C20C25C30C35都是一个用水量。
所以怎么确定用水量,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标准中有一句话,“掺用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说白了就是要通过试验确定用水量。
4.有了用水量和水胶比,就能算出胶凝材料总量。
外加剂掺量是厂家给定的数值,
就能用公式计算外加剂用量。
外加剂用量不在混凝土容重计算公式中,就是说,每方混凝土不包括外加剂用量。
有了胶凝材料总量,又知道矿物掺合料掺量,直接计算出矿粉粉煤灰的数值,剩下的胶材就是水泥用量。
富贵人生
发表于 2025-3-25 20:55:36
这时候,水泥粉煤灰矿粉水和外加剂用量都有了。
假定容重是2400kg/m³
又能计算出砂石总量。
5.砂石总量知道了,开始计算砂率。
怎样确定砂率。标准中根据水胶比给出砂率范围。也就是说,砂率是自己确定的,只要在范围内就可以。
标准明确规定,“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可经试验确定。”
坍落度都设定为(180±20)mm.所以砂率是设计配合比人员确定的。
有了砂率,就知道砂石用量。
到这里,计算配合比已经确定下来了。
富贵人生
发表于 2025-3-25 20:55:57
6.计算配合比是理论配合比,是否符合工程需要,能不等达到强度,是不是经济合理,还要试拌一下。
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试拌。计算水胶比不能变,可以调整砂率和外加剂掺量或者掺合料比例来满足施工要求。
石子太多了无法泵送,外加剂掺量高了离析,外加剂不足无法满足泵送要求,都要调整。
计算配合比经过试拌才能发现问题,调整一下让混凝土拌合物满足施工要求。
调整后的配合比就是试拌配合比。试拌配比满足施工要求,不知道强度怎样。
所以,以试拌配合比为基准,再设计两个配合比,一个配合比增加0.05水胶比增加1%砂率,另一个配合比减少00.05水胶比减少1%砂率。
再用这两个配合比和试拌配合比分别打试配。目的是为了获取强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