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非洲工作的日子

[复制链接]

1

主题

67

回帖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4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19: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游览露天市场,我们的第一站是当地的露天市场,这种市场可以类比为中国的西安回民街、南京夫子庙或成都宽窄巷子等等。不过,这里的商品与国内不同,虽然不像义乌小商品市场那样琳琅满目,但也充满了浓厚的非洲特色,特别是当地的纪念品主要以手工制品为主,编织品,石刻,充满艺术气息,我不禁感叹当地人对艺术的独特理解。或许是因为生活艰难,人们在困境中更容易激发艺术灵感。同时当地没有发达的轻工业,人力是最廉价的资源,以此用手工换取微薄收入来维持生计。
1743162720552.jpg
市场上的旧书,手工衣物
1743162736054.jpg
类似于义务的小商品,图片发绿,因为使用了绿色棚布
1743162750247.jpg
在石刻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7

回帖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4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19: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令我惊讶的是,市场上竟然还出售津巴布韦旧版货币作为纪念品。这些纸币上的零多到数不清,令人震撼。这恰恰反映了当地政府对经济的简单粗暴管理方式——当钱不够时,就直接多印钞票;当货币贬值时,就给面值加几个零,以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这样的经济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旧版货币迅速贬值,最终沦为旅游纪念品,颇具讽刺意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7

回帖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4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19: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津巴布韦政府曾试图解决货币贬值问题,推出了一种名为 Bond Notes(邦德币)的新货币,声称其与美元1:1兑换,且拥有同等购买力。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邦德币的兑换率却不断下跌,从1:1变为1:2、1:5、1:10,甚至在我离开津巴布韦时,已跌至1:50。后来再过一两年,这一比率竟下跌到了1:3000,最终政府不得不放弃邦德币,推出新货币。这种反复更替的货币政策,本质上是对老百姓一种变相的财富掠夺,但在国家经济困境、外汇收入匮乏的情况下,政府也难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7

回帖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4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19: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津巴布韦的经济问题远比我在市场上的见闻复杂得多。不过,我的游记重点并非探讨政治经济,因此不再赘述。
1743162967354.jpg
数字夸张的货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7

回帖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4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19: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探访动物皮毛市场,除了当地的露天市场,还参观了一些专门贩卖动物皮毛制品的市场。众所周知,非洲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片未被完全开发的大陆,意味着人与动物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平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这里的动物制品、皮毛制品随处可见。

走进一家专门收购动物皮毛,并加工成各种纪念品的商店。刚进店时,我随意坐在一张椅子上,环顾四周,欣赏着墙上悬挂的皮毛制品和展柜中的精美工艺品。正在我感叹非洲手工艺之精巧时,同行的同事突然提醒我:“你知道你坐的是什么吗?”我随口答道:“不就是个椅子吗?”同事笑了笑,说道:“这是大象的腿做的椅子。”
1743163008920.jpg
大象腿做的椅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7

回帖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4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19: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被蜜蜂蛰了屁股一样,我赶紧站了起来。而同事却继续说道:“这还不算什么,看看柜台上那个笔筒——那是犀牛的腿做的。”这一刻,我感到无比震惊。

1743163039769.jpg
犀牛腿做的笔筒,背景是象牙做的佛牌,洁白如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7

回帖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4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19: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如大象、猛如犀牛的生物,却被制成各种工艺品,静静地陈列在那里。除此之外,商店里还有其他的动物制品——羚羊,猎豹皮毛制成的挂饰、鸵鸟皮打造的手提包、鳄鱼皮缝制的腰带,甚至象牙雕刻的佛牌、犀牛角打磨的手串……可以说,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见不到的。
1743163077862.jpg
羚羊头装饰品
1743163093182.jpg
猎豹皮装饰

1743163105281.jpg
大象皮皮包
1743163117245.jpg
鳄鱼皮腰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7

回帖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4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19: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见闻,在当地市场游玩时,能明显感受到当地津巴布韦人对中国人特别注意。大多数人对中国人持友好态度,主要是因为津巴布韦与中国的外交关系非常良好。在他们眼中,中国人大多富有,因此对我们既充满好奇,也带着几分羡慕。当然,也有极少数人对中国人持敌视态度,认为我们在这里开发矿产、抢占了他们的工作机会。但总体而言,当地人还是非常热情友好。

清楚地记得,逛露天市场时,许多商贩主动与中国人打招呼,他们的英语带着明显的“中式风格”,比如:“Hello hello,come come,look look,good good,no good?”这种表达方式让人联想到中国小贩的叫卖声——“来来来,看看看看,好不好?”虽然语言交流存在障碍,但他们已经尽可能地模仿中国人的叫卖方式,让中国游客更容易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7

回帖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4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20: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一个约三十多岁的非洲女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身材微胖,站在摊位前,热情地大声喊着:“We love you, Chinese! We love you, China! Thank you very much!” 语气十分真诚,仿佛是想引起我的注意。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这不仅仅是对我的欢迎,更是对中国影响力的认可。这一幕让我深刻体会到,祖国在非洲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

在津巴布韦的首都哈拉雷短暂停留不到一周,我们便准备启程。由于公司的项目涉及矿产开发,我们需要离开首都,前往一个位于偏远地区的小镇——红岩镇。那是一个非洲的小乡村,十分原始。但对我而言,这样的地方反而更具吸引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7

回帖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4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20: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多数游客在旅行时,往往只会选择热门景点,比如去西安就只会参观兵马俑、华清池、市区等等,而不会深入城郊或乡村,但是不去乡村,就难以感受到当地文化的另一面,更无法近距离接触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既然这次有机会前往非洲的一个小镇甚至是村落,与当地人近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这对我而言是一次十分难得的体验。

话不多说,让我们进入下一个副本-红岩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