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an
发表于 2025-4-10 16:31:24
3 对方向的把握,并对目标的坚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次不确定性。
每次遇到要选择的时候,我都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然后果断的去选择。 这里面其实与平时多读书,多与人交流讨论,经常有总结的习惯有关。 因为你的判断能力需要知识和经验做支撑。 看得越多,看问题的角度与深度 就会更加接近本质。
Kean
发表于 2025-4-10 16:31:44
选择了这个目标,就去干 没有什么好再犹豫的。中途肯定有看不到成绩的很多年,是否要怀疑自己呢,是否还能坚持呢。 这个时候我觉得不要跟人去讨论你的选择,你在你自己领域,你先把它做到小范围的极致。在一家公司 做技术工程师 那你先把技术工程师做好 或者你有其它能力,在这家公司 去做到得到了大部分的认可 能做一个到一定级别的领导。这个时候 你觉得不行了,可以再换工作。如果一个工作 你干了3年,都再原地踏步,那你要怀疑你自己的能力,你跟最普通的人 没有任何差别。 不再有怀才不遇的心高气傲了。 你换一个工作 不改变之前的方式,大概率也是不行的。
Kean
发表于 2025-4-10 16:32:00
我们听多了励志的故事,很容易觉得自己还是很有机会,其实那些大佬们 没有告诉你 在他们成功之前,在很多领域 都做到了很牛逼的地步。 雷军40岁才开始干小米,马云40多岁创立阿里巴巴,没有人说 雷军之前做的企业叫金山,人家是财务自由后才开始创立小米的,马云做阿里之前,培训机构也已经做得很牛了。
一个工作也如此。 真的有料的人,在新的岗位上牛逼,不是一时兴起的,他必定在前面的岗位 也是小范围冒尖。
Kean
发表于 2025-4-10 16:32:16
积极态度面对不确定性,这是一个管理者或者一个创业者 最基本的素质。 不确定性 是市场的常态,我们做为leder 就应该由面对工作和市场变故的能力, 我7年做了5个不同的岗位,每次选择都需要一定的心里素质,选择了 就去做 并把它做到小范围的极致,你就有机会逆袭。
Kean
发表于 2025-4-10 16:33:37
4 不管报酬多少,尽全力干到最好。
刚毕业的学生,是没有价值的,这话伤人,但是很现实。 要让自己有价值,必须加倍的努力成为这个行业的高手。成为了高手,薪资自然会重新评估。我一直有一个理论:任何一个人的薪资与能力是实时匹配的,市场像一双无形的手在不断地评估并纠正你的价值, 换一个地方偏差一般在20%以内。 所以如果没有真正的能力,靠跳槽解决不了薪资问题。 时间是最好的弥补差距的工具,加班,不要问时间的加班是我这5年的工作状态。 清晰的记得有一次为了赶项目 加班到凌晨4点,然后第二天8点要去甲方那里开会,就在工位上趴了几个小时。7点赶去坐地铁赶开会。这种加班通宵是常有的事。 年轻人不要被“老板PUA,我努力,老板明年开宾利“ ,这种职场吐槽情绪带偏了,像最近脱口秀很火,吐槽老板的段子太多,但是你知道吗,这些写脱口秀的段子的演员,可都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写出来的。 我跟踪了很多的有点成就个人成长案例,几乎可以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 他们在毕业的前几年都是疯狂加班的。
Kean
发表于 2025-4-10 16:33:52
1.3 第二个五年:裂变
a) 上班后期的裂变
因为第一年的业绩,我有了充足的信心。但当时没有要单独自己做的想法,我只想成为公司层面的主管。 之前虽然 市场部的团队是我发起,是我组建的,我也是名义上的实际管理者。但是公司一直没有给我头衔。 我跟C工提了这个想法。C工说不要在意这些虚的东西,实质有就行。 我当时的回答:我很在意这些东西的,因为我在上海的朋友圈都来源公司,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成一个职业经理人,我渴望得到这些我在意的朋友的认可。 我很在意他们的评价。
Kean
发表于 2025-4-10 16:34:12
工作的目的无外乎就是两个目的:报酬与荣耀。 当时C工说是不要在意这个些虚的东西,但是公司的文化又是很在意的。只有公司正式的主管才能参与主管会议,才能与老板开会讨论。 大家都在评价 这是一家家族式的企业,能进管理层的 必然是老板自己的学生。 而我作为非老板学生,就差一个头衔, 所以能正式进管理层 必然是最大的荣耀。 我不断地与C工表达 我的这个想法。C工回答是明年看看。
Kean
发表于 2025-4-10 16:34:29
我又努力干了一年, 在这一年 部门在制度上进行了冒险的探索,部门独立核算,自负亏盈。 这个一年,我成为了真正的老板。我自己出钱,自己招人。 这也是我能后面完成创业使命最核心一步。 公司只有一个人敢做独立核算,自负亏盈。 这其实也是我的格局,眼界逐步展示的结果。
Kean
发表于 2025-4-10 16:34:59
我巩固了自己在团队的地位,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亲信。 这一年 我的诉求还是未变,但是年会宣布结果时,我还是没有成为正式的主管。 同时公司在这一年里 策略上也是完全没有支持部门发展,反而不断的出台策略限制发展。 这些综合在一起,我萌生了要走的决心。春节过后,我与蔡工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也与我的团队进行一次私人深入的沟通,与他们阐明了我的想法。 是否有愿意跟我走的。 2年多得用心经营,还是获得了团队的认可。他们都愿意跟我出去单独干。
Kean
发表于 2025-4-10 16:35:32
从提出离职到正式走,中间经历3个月的交接。这个3个月 也是我最焦虑 必须在这个时间段找到新的合作单位的(我们做检测,必须有资质的单位愿意合作才能出报告) ,否则无法走出第一步。 这个时候就需要运气了,运气还是眷顾了这个勤奋的男人。因为一个项目的合作我找到新的合作单位,并用2个多月的时间,与他们负责人 建立了相对较深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