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做日结:只够糊口交租,但打工变爽了
一个男生和女朋友闹分手了,衣物在女朋友家里,自己又拉不下脸去收,“于是我这个怨种去了。”干日结之后有多爽?她说:“干业务有业绩压力,干内勤事情杂多,自己创业有营收压力,出门和人打交道还有交流压力,你看看我现在,什么压力没有。”
做了三个月日结后,欣艳的心态发生了些变化。虽然没赚到什么钱,但她开始觉得,工作也可以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就在前些天,她接了一个打包衣物的活。一个男生和女朋友闹分手了,衣物在女朋友家里,自己又拉不下脸去收,“于是我这个怨种去了。
她就这样闯进别人曾经的“爱巢”,在男生的视频指导下,把他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挑了出来,前前后后打包了6个箱子,来回爬了3遍楼,才将所有东西都送到男生手里。
完成这个“工作”,她总共花了3小时,收入150元,相当于时薪50元,是她最高的日结时薪。当天晚上她还去了夜宵店兼职了4个小时,又赚了80元。那天她工作7小时,收入230元。
对比起其他的985毕业生,她自称现在以日结为生的自己不仅工作上不了台面,收入也拿不出手,但她很喜欢现在的生活。 这很大程度归咎于此前两年多职场经历给她带来的创伤。“工作内容很讨厌,老板也不喜欢,工作很痛苦。”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整顿职场”的魄力,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更别说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于是越来越多年轻人秉着“逃避可耻但有用”的想法,闯入日结市场,“灵活就业”。 / 高学历年轻人涌进日结市场 /
赵秀感觉自己最近患上了焦虑症,有的时候深夜三点睡不着,看着日结群里的时薪发呆。
半年前,日结群里同等类型的工作,时薪还有25元,最近变得越来越少,降到了16、17元。
“在深圳,我的青春一小时16元”,很多像她一样的日结年轻人,以此自嘲和调侃。 时薪越来越低,说明做日结的人越来越多。“中介和甲方不缺人手,因为再低价都能凑到足够的人干活,所以只有日结工受伤的世界到了。”
深有同感的还有欣艳,她只想接感兴趣的活,为了收入能够交租糊口,她加入的兼职群越来越多,“群里都是年轻人,稍微薪资高一些的兼职,一发出来就一大把人抢着接。只有群越多机会才越多。”
阿斌做了将近三年的日结,他常把自己的日结经历拍成视频分享在社交平台上。虽然特意把个人介绍改成了“不是中介”,仍有大量的人问他有没有兼职介绍。
最近,他发现前来问询的大学生尤其多,有想打暑期工的,已经毕业的也不在少数。
“现在工作太难找了,过渡的有,躺平的有,很多人想像我这样专门做日结。” 赵秀就是省内211大学的毕业生,今年是毕业第三年了,三年换了三份工作,一直感觉“上班像在坐牢”。
第三份工作,她作为项目外派人员被派遣到某个机构,本来在办公室便格格不入,领导还总是突发奇想,让她一个人做出来一个团队的成绩,“怎么说呢,有点像让我去请莫言来给我们公司写个介绍。”
这份工作突然被裁后,她没有拿到补偿金,原本工资就不高的她,生活突然变得拮据了起来,为了能快速拿到钱,她做起了日结。 她去过商场做推销员,在地铁口发过传单,去给新楼盘充过场,甚至还当过日结家政,每天换一份工作,“基本上都是不用动脑的体力活,脑子比之前轻松,但身体确实比较累。” 和赵秀一样,欣艳也是大学生。她毕业于211高校,是曾经村里的“天之骄子”,名牌大学毕业、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大学生,村里很多比她年轻的小女孩都以她为榜样。
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是多么不喜欢职场环境。她文科专业毕业,毕业后一度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工作,稀里糊涂进了一家电商公司做起了采购和人事。 工作琐碎繁忙,领导极其难以相处,消磨了她所有的工作热情。于是她做起了日结。
“想做就找一下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不想做就在家里刷抖音逗猫玩狗,找个人或者群聊天,一天很快过去,一天也很开心,生活变得随心所欲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