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od的日子
OD 是 HW 公司与北京外企德科公司合作的一个人力资源项目,简单点说就是,劳务合同签署方是德科,实际上班地点,以及人员工作管理属华为。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很窃喜,那岂不是和 HW 员工一样了,你错了,HW 内部的管理是分开的,自有员工有自己的部门秘书,od 有专门的外包秘书管理,而且是用外包的秘书管理外包的员工。所以,od 就是外包。这里我必须得提一下,我司全称: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2022 年 4 月,我偶然投了一个华为的机考面试,准备了一阵子很容易地竟然过了,360+的分数。本着面就面完的态度,我一路过了两轮技术面,每一轮都有一道编程题要求现场规定时间内完成。
再说下我本人的情况,某 211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土木人才干了半年工地,辞职跑路又跨行自学前端 vue 和 react,21 年成功转入前端开发写 angular, 22 年当时正在杭州的一家小公司上班,还做前端开发 vue,想了解薪资可找我私聊。刚毕业的一帮大学生普遍 6-7k 这个数字吧。我属于有经验点的,稍微高点。 接着,说回面试华为的事情。招聘的人提前明说了,招的是外包,还算不坑,但还是会美其名曰这是 HW 的社招,社招没有正式员工的名额,然而,实际上等我入职后发现并不是社招不招正式,而是,社招进的正式员工有腾讯,阿里,百度等大厂跳过来的,而且学历也研究生起步还得是特别好的那种,比如清华,或者浙大,当然海龟博士也很欢迎。
技术面结束,HW 的 hr 和我聊工资, 我随便说了个数,没想到那边直接同意了。后来我发现我还是要少了,这也为我现在的离开念头埋下伏笔。 22 年中旬,我入职是加入了一个智慧城市团队,主要是做一些智能模型用于城市的节能减排和交通信号调度等。团队中算法是核心,我是前端的沦为边缘了,当时组内加我一共就 3 名 od 前端,正式员工里面都是搞后端和搞算法的,没有人专门做前端。其实,当时还有部分中软的 wx 在远程办公,但随着政策调整,这部分人慢慢都被释放掉了。 23 年初,受到 chatgpt 的冲击,HW 开始进军 AI 大模型赛道,我也是受到整个公司战略调整的影响,被切走去支援盘古大模型项目,这个是无协商余地的,感觉 od 当中被领导选中过去的都是一些刚加入新员工。具体工作内容受公司保密协议的影响,不能多说,反正,也是做页面。
2023.11 我主动切换了部门,改做数据库内核,个人感觉还是做这种有门槛的研发会对职业发展有利。至今还在这个部门,用 c 和 c++。 od 的工资涨很难,没有普调,只有一年两次的绩效评估,如果拿到了 A 那么基本能涨点,我也没拿过,具体涨多少不了解。如果你觉得好好干就能拿 A 你就低估了 A 的难度,A 基本等同于加班和高产出,而且 d1 和 d2 的一起评,d3 以上的一起评价,主要是新老员工会一起评,A 的比例只有 10% 不到,10 几个人当中就那么一个,想拿就卷起来吧。 HW 整体加班听说多,但我的部门还好,除了盘古会战之外。基本都是周一,二,四加班到 20:30 然后,拿个夜宵走人,周三和周五的话,17:30 很多人就溜了,正式和 od 都一样的。不存在留下 od 加班的说法。 会战是个噩梦,华为每年有各种各样的会战,意思就是集合一帮人去前期搭建项目,冲个初期版本出来。到了那里面基本都要加班,晚上 10 以后是常态,真正意义上进入 996 甚至,9-11-6,哈哈。
来华子加班多不多完全看部门,如果去的部门刚好加班多,那你要结合未来的规划,好好考虑一下去不去了。丑话说在前面,大概率都是会加班滴! 华为的技术氛围挺好的,每个人都很务实,不会打肿了脸充胖子,有点技术的也不会装逼端着你。关键是这里不鄙视新人,也不歧视转行的,只要你想学和愿意分享,公司内部的网站有各种各样的 wiki 和 markdown 笔记,足够你接触到实用的,最新的技术,并且能用 welink 直接联系到作者大佬解疑惑。 关于代码检视,HW 的代码要求是有规范的,研发人员只有通过了 commiter 考试才能持证上岗成为仓库的入库 commiter。然后,就是个人的代码提交前是需要代码检视的,往往需要 2-5 名同事的检视分数才能达到入库条件,这个限度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可以自己设置。如果,你对代码没什么规范要求,比如空格,注释之类的细节,那你对同事就很放松了,但是,当你的同事噼里啪啦给你提变量命名等,你就会感觉很不爽,耳濡目染下你会开始学会还之以检视意见,毕竟程序员处事原则:我可以给别人提意见,别人不能给我检视意见,哈哈。
页:
[1]
2